對待焦慮的四個普遍不得當
面對壓力,我們太喜歡“�”�“�”,無論別人還是自身都在勸導自己,“就差一哆嗦了,熬一熬就撐過去了�”在特殊緊急情況下,這種心理暗示或許會有些作用�
中國經濟會否像其他一些奧運會舉辦國一�,陷�“奧運后蕭�”的怪圈……
但作為一�“長期處于壓力情境下的職場�”來說,過度的隱忍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比如最普遍�“抑郁、焦�、強�”問題,它們其實都屬于壓力的表征性體現。盡管這些問題在我們多數人的身上達不到“病癥”的程�,卻同樣會影響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那�,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并應對這些“心理感冒”呢?首先,我們從解讀最普遍的抑郁問題開�。
抑郁就像感冒般稀松平�,患者并不稀�,每5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問�,尤其在今天這個高速高壓時代。當人承受壓力時,大腦會激發生理機�,分泌一種名為氫氧皮質醇(Cortisol)的壓力激�,皮質醇本來為我們提供活動能量,可是,皮質醇水平偏高,會導致失眠及精神不集中,逐漸形成抑郁狀�。但抑郁問題并不等同�“抑郁�”,因此有必要先聽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汪冰博士講�——
誤區一:抑郁同個人能力�、情商低、心胸狹窄有關系�
抑郁癥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容易患此癥的并不是那些走投無路的人,相�,那些工作認真、勤�、有前�、有潛力的人更容易因工作患上抑郁癥,因為他們的投入度更�,對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內容感知比較敏��
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和情商高低并沒有直接關系。拿抑郁癥做例子:你的情商好比一個盛滿水的容器,而壓力好比墨�,在一個小水桶里滴一滴墨�,水不會變黑;往一個大池塘里注入上噸的墨水,水反而會黑了。所以是否會得抑郁癥取決于你注入了多少壓力,而不是你的情商有多大�
誤區二:抑郁情緒=抑郁�
“人的情緒是一個鐘��”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汪冰博士坐在我面前,隨手拿起一個手機袋開始擺動�“往快樂的一邊擺得越高,往悲哀的一邊擺得同樣也會越高,這是自然現象。只讓自己停留在歡樂一�,怎么可能�?控制的力量越大,你越在反人性。當�,你還有一種可能去降低悲傷的感覺,那就是調整擺動幅度,讓快樂和悲傷的擺動幅度都降低下來,這樣,你對痛苦的感知也不會那么多,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麻木。很多人覺得成熟就是麻木,這是非常錯誤的認��”
實際�,抑郁情緒和快樂情緒一樣稀松平�,我們不必有一段時間不開心就懷疑自己可能有心理問題。只有在抑郁情緒威脅到你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的時�,才需要就醫或借助藥物力量。而且即便你有抑郁�,也不必為自己的情緒低落而感到恐�,大約有12%的人在他們的一生中的某個時期都曾經歷過相當嚴重、需要治療的抑郁癥,他們的大部分抑郁癥發作不經治療也能�3�6個月期間結束�
汪冰告訴我,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會受抑郁情緒的打擾,一種是死人,一種是非常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病人,我們努力的結果不是使自己成為那兩種人,是吧�
誤區三:當你覺得抑郁,請控制�
“現在,你千萬不要去想一只粉紅色的大�,千萬不要想!這只大象還有一對非常大的耳朵�”坐在對面的汪冰博士這樣告誡�,當�,我在強調自己不去想的時�,腦海里就一直有一只可愛的粉紅大耳大象存在了�
汪冰�,很多人情緒惡化,其實是因為他們太想改變自己抑郁的狀況了。當你發現自己被抑郁情緒困擾的時�,千萬不要試圖去控制�,而應該取而代之以調整的方��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財務總監魏萍就非常善于使用這個方�。當一件事情令她很苦惱時,她往往會暫時拋開這件�,選擇購�,看很多的電視連續劇,跟書一起哭、一起笑等等。魏萍覺得自己比以前成熟的主要原因在于她能夠理性分析自己屬于什么狀�,是痛苦還是迷茫,出了問題能面對還是不能面對。分析之后放縱自�,等心情調整�,她會發現,“當事易時移,情景改變,很多當時天大的事情都不大了�”
再比如筆者的一個朋友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而心情煩�,經??葑孢B連看玩到天亮,她總是和自己說,這是最后一局,可實際上,一局之后,她按捺不住地玩第二局,甚至懷疑自己心理有問題了。可是在汪冰看來,這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在玩連連看的時候,她的焦慮情緒實際也降低了,連連看等于是她的特效藥�,幫助她不想很多事情,而且讓她有成就感,所以為什么要強行地逼迫自己改掉�?等�‘身體’健康了,自然會斷藥的�”
誤區四:不解決造成抑郁的具體原�,就不能治愈抑郁
造成抑郁的原因多種多�,有人事方面�,有業績方面�,也有日常感情上�,也許一萬個問題造成了你的負面情�,但我們不可能解決全部這一萬個問題,這難道意味著我們的負面情緒無法改變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造成你不開心的一萬個問題的原因很可能只有一�——你的解釋系統出現了問�,你總是戴著墨鏡生活。也許你解釋這一萬個問題,都是按照一個悲觀的方��“心理學上樂觀和悲觀有什么區別呢?樂觀的人會認為成功是能夠持續�,是廣泛存在的,是內因努力的結果,悲觀的人會認為成功是暫時�,是局限的,是外因造成的。解釋系統并沒有什么好�,但是,如果這個解釋系統讓你覺得很不開�,那就需要改變了。一萬個問題我們沒有辦法一一解決,但是一萬個問題背后的思維和解釋系統是我們可以干預和改變��